新闻动态News

行业资讯网站首页 > 新闻动态 > 行业资讯

“新常态”与环卫产业的发展
发布日期:2015-10-29

        “新常态”这一名词是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造成世界经济危机后,华尔街的经济学家提出来的概念。他们认为,“新常态”具有“经济增长率低、失业率高”等特征,从而造成资本市场和金融市场的融资空间加大。

         5月11日,新华社《习近平在河南考察时强调,深化改革发挥优势创新思路统筹兼顾,确保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社会和谐稳定》中第一次出现了“新常态”的描述。报道说,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,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,适应新常态,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。

我国经济“新常态”的提出,是机遇经济增长速度换挡期、结构调整阵痛期、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“三期叠加”的重要研判。

        随后,《人民日报》将“中高速、优结构、新动力、多挑战”视作我国经济“新常态”下的主要特征,认为中国经济必然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,从结构不合理转向结构优化,从要素投入驱动转向创新驱动,从隐含风险转向面临多种挑战。作出上述判断的前提,则是经济增长的合理区间既不冲出“上限”,又不滑出“下限”——“上限”就是防止通货膨胀,“下限”就是稳增长、保就业。目前,从我国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来看,政府已经为应对经济“新常态”给出了政策解法。

 

“新常态”下中国经济面临的问题

         目前,中国经济表体上尚属健康向好,但深层的市场供需结构和国民收入分配结构矛盾等十分突出。对此,企业应有足够的思想准备。如果就当前比较直观的经济问题而言,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:

       一是预期信心处在一个徘徊状态,对发展前景忧虑较多。这也是各界都最为担心的事。

       二是投资乏力,尤其是工业与民间投资。但现在又面临诸如高产能、高杠杆、高能耗、高债务、高投资、高出口等问题。未来“投什么”、“谁去投”?

      三是实体经济处在一个困难的低迷时期。实体经济尤其制造业短期内振兴恐怕不易。如果供需结构、国民收入分配结构不作较大调整,实体经济要改变现状实在难以令人乐观。

      四是债务风险有所加大。截至2014年一季度末,中国整体债务增至142万亿元,占GDP的245%,而截至2012年年底,中国经济中非金融企业部门债务在65万亿元左右,相当于2012年GDP的125%左右。这意味着中国企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依靠债务扩张来实现的,早已超过80%的警戒水平。

 

环卫产业在“新常态”下的发展路径

       面对“新常态”下的经济形势,环卫产业不能固步自封、随波逐流,而是要在新的形势下认清自己的位置,准确定位,实现自身的又好又快发展。

 

        注重利润追效益

        目前,国内环卫公共服务主体以事业单位为主,只有个别大城市作为试点成立了大型的专业化集团公司。以事业单位为主体的运营体制不注重成本控制和投资回报,市场竞争力差,造成政府公共财政支出压力不断增大,制约着环卫公共服务水平和当地城乡环境的治理。同时,随着土地资源的日益紧缺,低效率建设环卫设施不仅不符合实际而且难以得到批准,加之国家收紧地方政府举债权限,势必会影响到环卫公共服务的有效供给。因此,在“新常态”下,“公益”已经不能成为环卫产业低效率配置资源的借口,必须把目光同时放到利润上来,充分发挥产业效能。

       党的十八大将“生态文明”提到了至高的位置,目前,生态文明建设已经催生了一个产业,环卫产业能够掌握的各类资源越来越多。在这种情况下,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越来越重要,传统的环卫运营体制必须要改革。未来,环卫事业单位改革的导向应该是是以经济效益为中心,兼顾环卫事业的公共性,以此提升资源配置效率。通过各方研究探讨,解决好环卫事业单位、国营与民营的关系、运营和监管的分工,不断完善相关配套政策,使公众能够以合理价格获得专业、满意的环卫公用事业产品和服务,兼顾公共性和盈利性,是我们应该努力的方向。

 

       灵活模式寻合作

       PPP模式是政府与私营组织之间,为了合作建设城市基础设施项目或提供某种公共物品和服务,以特许权协议为基础,彼此之间形成一种伙伴式的合作关系,并通过签署合同来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,以确保合作的顺利完成,最终使合作各方达到“多赢”的合作模式。2014年4月,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,按照《政府工作报告》部署,首批推出80个符合规划布局要求、有利转型升级的示范项目,面向社会公开招标,鼓励和吸引社会资本以合资、独资、特许经营等方式参与建设运营。2014年9月21日,国务院下发《关于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意见》,鼓励地方采用PPP模式实现公私合作。可见,采用PPP模式既是政府自身职能转变的需要,也是促进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。

       国家对PPP模式的推广给环卫产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机遇,因为这意味着环卫公共服务市场化步伐将进一步加快。在这种模式的不断引领下,环卫企业之间的竞争将更激烈,环卫产业的规模和集中度将不断更高。对于环卫企业自身而言,也将更加注重成本核算、效益提高以及服务的提升。

  

        规模效应求发展

        按照产业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国外环卫产业成功经验,环卫产业作为提供环卫公共服务的产业,同样要追求一定的集中度,且不论整个国家由几家大型专业化企业提供环卫服务。

        规模小、头绪多的危害是显而易见的。同一个地区环卫企业众多、各管一片地区,在标准、作业规范方面无法达到完全统一,严重影响效率和质量;环卫产业分工不合理,各业务间协同能力差,导致整体服务水平低下;由于城乡二元结构问题,城乡环卫服务也是分离的,农村地区环卫公共服务供给长期不足,与国家城乡一体化的目标背道而驰。除此之外,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,传统的环卫运营模式已经很难满足需要,运营模式的滞后造成了众多拾荒者的存在,这不仅挑战着城市的承载能力,而且形成了一些不稳定因素。

       因此,在“新常态”形势下,环卫产业化零为整、统筹兼顾已经势在必行了。应该充分使用经济的手段,将一定区域内规模小、各自为战的环卫企业整合起来,形成大型的、具有完成产业链的大企业,统一标准和服务质量,增强服务能力、竞争力和议价能力,在带动环卫产业发展的同时,实现社会效益。

 

        打造链条求发展

        一个产业总有一些核心概念,产业对这些概念的认识决定着产业的范围和布局。在西方发达国家,人们把城市废弃物统称为“城市固废”,围绕这个概念完善管理体制、运行机制,规范市场秩序,环卫产业的服务保障水平很高。但在国内,经常使用的“垃圾”这一概念含义有些模糊,人们的认识和理解也不一致。由此造成在市场运营上,存在多头管理、交叉管理的现象,比如,市容部门管生活垃圾,卫生部门管医疗垃圾,工信部门管电子垃圾,建设部门管建筑垃圾等。概念模糊,职责就难以清晰,市场就会混乱,导致环卫产业运行机制协同不够、衔接不畅、相互掣肘等问题。所以,厘清概念是理顺产业链的第一步。

       环卫产业在“新常态”的大环境下,应该以产业链建设为抓手,在各个环节推进市场化运营,在垃圾收运以及处理中加载新的服务、创造新的产品。首先是要做好垃圾分类,国内的垃圾分类远远落后于先进国家和地区,很多城市使用的还是未经分类直接填埋的方式。要把城市固废作为资源来认识,通过政府与企业合作,制定出适合实际情况的垃圾分类标准。在后续的处置方面,再也不能使用简单处理的方式,不能一埋了之、一烧了之,而是要想方设法实现城市固废的循环利用。比如废旧橡胶可完全回收再利用制成轮胎等,废旧塑料、衣物、家电等经过回收再加工,再生品可减少很多原生资源的消耗。

联系我们
鸿鑫环境科技有限公司
电话:020-86487108
邮箱:2695930604@qq.com
地址:广州市白云区西槎路鹅掌坦村口商业大厦318室
关注公众号
微信扫码观看